四川省近日召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會,全面總結夏季臭氧污染防控工作。通過優良天數、臭氧濃度等相關數據的變化可以看到,經過為期3個月的臭氧污染防控攻堅,排名從后進變先進,在較短時間內扭轉了嚴峻形勢。
回顧四川省2020年夏季臭氧攻堅行動,筆者認為,好看的數據背后,是持之以恒的攻堅決心和與時俱進、因地制宜的攻堅方法。
把脈問診,找準癥結。這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礎、最關鍵的一步。國內外研究一致顯示,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是臭氧生成的兩項關鍵性前體物,找到并管好這兩個前體物的排放源,臭氧污染自會下降。找到關鍵排放源就找到了癥結。在實踐中,可以針對工業企業,靶向定位污染治理設施收集率、運行率和去除率“三大核心”,突出圍繞“三邊”(城邊、廠邊、路邊)、“三時”(敏感時段、夜間、節假日),系統性、全覆蓋、不間斷開展VOCs雷達走航觀測,準確抓住影響臭氧生成的活性物種組分,通過污染源排放清單回溯行業企業。
開對藥方,對癥下藥。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一個藥方治一類病、一副中藥醫一個病人。藥方妙不妙,配方很重要。在“源頭替代、過程嚴控、末端治理”大原則下,還會在實際情況中遇到不同具體問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源點多面廣、疑難雜癥多,特別是無組織排放難治、難改、難管,需要結合行業特征、企業規模、周邊環境等諸多因素,量體裁衣、因地制宜、組合式地使用多種治污技術,并在運行過程中適時優化調整。當然,開藥方還需要能開良方的郎中。名師專家見多識廣,下藥老道,是治難題的主角;土郎中混跡坊間,用藥接地氣,也是一大助力。多種方式結合,從問題的實際情況和具體成因出發,才能作出科學的選擇。
善抓時機,科學服藥。臭氧攻堅是系統工程,也是技術工程,需要恰到好處。攻堅時間要恰到好處,遵循時間規律,選擇1年中最易發生臭氧污染的時間段,選取1天中最利于臭氧生成的時間段,集中力量實施攻堅,往往能事半功倍。攻堅對象要恰到好處,撒小網不撒大網,區域上抓工業集中區、企業集群,點源上抓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排放大戶,特別是“散亂污”、治污設施不到位的排放源。幫扶機制要恰到好處,專家一對一上門服務,既現場發現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又通過監測評估效果、輕微違法免于處罰,一條龍式的幫扶機制,讓排放單位放心接受體檢、安心實現整治。
歸根結底,開對方用好藥與“五個精準”高度契合、如出一脈,落腳點還是精準。借鑒先進經驗,不動搖、不松勁、不輕覷臭氧污染問題,持續穩定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將是各級各部門的必答之卷、必做之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