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我省近日印發《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方案》,安排部署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下大氣力將我省的長江入河排污口“查清楚”“整治好”。
四川水系發達,河流眾多,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堅形勢嚴峻。全面開展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決策部署,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舉措。方案明確,全省各地應切實把握工作重點,進一步增強上游意識,扛起上游責任,體現上游水平,全力推進排查整治工作順利完成。
記者了解到,此次排查按照“有口必查、應查盡查”的原則,以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兩側現狀岸線為基準向陸地一側延伸2公里為范圍,排查所有通過管道、溝、渠、涵閘、隧洞等直接向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排放廢水的排污口。
具體方式上,將采取“三級排查”方式,第一級排查即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等,按照“全覆蓋”的要求開展技術排查;第二級排查即人工徒步現場排查,對各類排污“口子”開展“全口徑”排查;第三級即開展疑難點重點攻堅,對暗管、隱蔽區域開展“點穴式”排查,系統推進排查工作。
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是做好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的重中之重,各地要將“查”字擺在第一位,確保排查數據真實準確;要下深功夫,發揮鐵軍精神,排查工作是重活累活,要堅持不動搖、不松勁、不開口子;要深入謀劃,強化分工協作,加強信息報送,力爭圓滿完成排查任務。
5月21日,眉山市結合當地水環境實際,在全省率先啟動小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工作,選取醴泉河作為試點,旨在通過“查、測、溯、治”4個步驟,全面掌握醴泉河排污口排放現狀,有序推進整治,切實扭轉醴泉河水質。醴泉河全長66.77公里、流域面積523.02平方公里,水質長期處于劣V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