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項目要達到零排放,環保投資至少要占項目總投資的5%~8%,其中水處理的投資在環保投資中的比例甚至達到30%左右。巨額投資令許多生產企業感到難以承受。
易凈水網:
近年來,低價競爭現象在環保市場頻頻出現,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等領域一再出現低價情況。
對于煤化工等重排放負荷的行業,做好污染治理對行業可持續發展和地區環境質量改善都具有重要意義。
而目前低價中標在煤化工環保項目中的“泛濫”,已經顯現了不少負面影響。
一方面,生產企業招標的時候價格往往很低,但是項目建設過程中投資會增加,低價中標并沒有真的達到省錢的目的。
另一方面,大部分以低價接單的企業只看重眼前利益,這樣的經營模式影響了行業發展,也令企業喪失了產品開發、工藝創新的能力。
●煤化工零排放涉及整個體系,對技術組合的要求更加嚴格。而目前技術碎片化、集成度不高是普遍的問題,各單元技術之間仍存在匹配度差、難以有效銜接的現象。
●推薦采用標底中標,業主通過第三方咨詢機構對工程實施一系列的評估,得出符合業主要求和當前市場價格的工程造價。這可以在保證工程建設質量的同時,保障環保企業的利潤。
●招標階段應有精細化的項目定義,生產企業標書、標的一定要清晰明確;業主在招標之前應預先做好一些設計方案、條件限制。
◆張穎華
違法排污、高濃度含鹽廢水污染、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空氣污染直接影響附近居民生活……近10年來,我國煤化工產業出現了不少環境負面新聞。記者在最近的采訪中發現,談到這些問題時,無論是生產企業、環保企業、行業專家,都談及環保工程低價中標的影響。
低價中標本應是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評標方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第四十一條規定,中標人的投標應“能夠滿足招標文件的實質性要求,并且經評審的投標價格最低……”但在煤化工環保項目的招標過程中,低價中標卻成為企業惡性競爭的手段。
低價中標為何成為“潛規則”?
巨額投資難以承受,生產企業能省就省,但前期低價很有可能導致后期投資追加,得不償失
據記者了解,煤化工環保項目低價中標的“潛規則”最早要追溯到煤化工產業剛起步時。“十二五”期間,煤化工產業取得了較大的工程化進展,而當時煤化工廢水、廢氣、廢渣可直接應用的處理技術很少。尤其是廢水的處理,因為成分復雜和近零排放的要求,達標更加困難。
根據《關于規范煤制燃料示范工程的指導意見》(第二次征求意見稿)要求,煤化工項目要達到零排放。而要基本實現這個目標,項目的環保投資至少要占項目總投資的5%~8%,其中水處理的投資在環保投資中的比例甚至達到30%左右。巨額投資令許多生產企業感到難以承受。
“我們上煤化工項目的時候,水處理零排放的技術應用先例幾乎沒有。項目投資已經很高,為節約投資,只能在環保技術裝備上壓價。”一位不愿具名的企業負責人說,這是早期煤化工業主的普遍心理。
即使知道有好技術,但招標企業也會割舍。在神華寧煤煤化工零排放項目EPC總承包招標中,國內企業的標底都在3億元左右,而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和法國威立雅公司的報價是8億元的水平,最終第一次招標被宣布流標。在低價競爭的中國煤化工水處理市場,雖然對自己的技術充滿信心,但走高價路線的國外環保企業只能望洋興嘆。
在生產企業“能省則省”的原則下,煤化工環保一起步就陷入了競相壓價的惡性競爭。
比如,某廢水深度處理回用項目招標文件明確提出:項目采用乙方墊資建設的方式,工程竣工、調試合格后進行72小時性能測試驗收,然后進入一年經營考核期,全年各項指標合格,才將項目款分3年支付乙方。這意味著最終中標的環保企業需要承擔著所有風險,投入近億元才能得到項目。
“從實際的情況看,生產企業招標的時候價格往往很低,但是項目建設過程中投資會增加,低價中標并沒有真的達到省錢的目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韓洪軍說。
據記者了解,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氣項目后期對于水處理追加了近20億元的投資。“像這樣通過不停地改造來完成的環保項目,有的時候改造花的錢都能趕上中標價格了。”一位知情人透露。
即便已追加了巨額投資,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氣項目也還要面對高達7元/噸水的處理成本。有專家分析,普遍的廢水處理成本在4元/噸水左右,以一個煤化工項目每天幾萬噸水的處理量來計算,在招標時只看投資不看后續運營成本的低價中標,得不償失。
低價中標可能讓行業走入“死胡同”
煤化工環保技術不成熟,導致達標困難;低價工程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影響設備運營
在招標企業的壓力下,有些環保企業屬于硬著頭皮上。
“煤化工環保就是被自己人做壞的。”一位環保企業高層無奈地說,“急于拿到業績是一些環保企業的出發點,也是軟肋。要在一個新興市場打開局面,低價競爭是個快速通道。”
而許多環保企業是用不成熟的技術來走這條通道的。煤化工水處理涉及的技術非常多,比如滲透膜、生化處理等。“目前還沒有特別成熟有效的煤化工水處理技術,大多數環保企業都是把現有技術組合起來。”韓洪軍說。
同時,煤化工零排放是整個體系的零排放,這個體系從氣化爐開始到最后的固廢處理牽扯了6 ~7 個專業,對技術組合的要求更加嚴格。南京工業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徐炎華表示,技術碎片化、集成度不高是普遍的問題。各單元技術之間匹配度差、難以有效銜接的現象比比皆是。
煤化工環保工程中,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工程質量的問題也發生了不少。有環保企業使用了不合格的水下設備,每次出故障,都要把水全部排空,給生產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也有煤制油企業發現低價中標的閥門根本無法達到煤化工工程的使用要求,被迫進行了更換。低價中標導致許多脫硫設施投運后不久就不能正常運轉,即使勉強運轉的脫硫設施也難免會出現石膏結垢、設備腐蝕嚴重、效率低下等問題。
“大部分以低價接單的企業只看重眼前利益,這樣的經營模式影響了行業發展,也令企業喪失了產品開發、工藝創新的能力。”北京天騏咨詢培訓集團首席顧問姜宏鋒說。
煤化工環保怎么規范?
建立誠信評估體系,定期公布黑名單;項目定義精細化,嘗試采用標底中標方式
在低價中標的影響下,由于環保做不好,很多生產企業只能被動應付生產中出現的問題,真正能拿出示范案例的屈指可數。
比如,宣稱污水實現了零排放,但實際具體處理工藝、回用去向說不清道不明。由于缺乏有效的監控監管手段,企業實際的污水處理效果、中水回用率及單位產品水耗難以掌握。
對此,業內人士對煤化工產業的環保建設提出了建議。中海油總公司環境保護處處長朱生鳳建議,環境保護部要建立環保技術評估制度,定期更新技術指南,營造公平探討的學術氛圍;行業協會建立企業誠信評估體系,定期公布黑名單,確保公平競爭。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楊傳武建議,從源頭上卡住,做好環保驗收。企業如果沒有通過環保驗收,就堅決不能讓其投產。因此,要確保企業在源頭設計建設時環保投入就要到位,保證能達到新的環保標準。
“在招標評標時對技術因素的考量必須加大。在評標過程中需要在技術和價格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在合理的價格下選擇最先進的技術,這才是低價中標的正確方向——看重技術的、合理的低價中標。”韓洪軍說。
六合天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朱彤則推薦采用標底中標,即業主通過第三方咨詢機構對工程實施一系列的評估,得出符合業主要求和當前市場價格的工程造價。最后,以最接近這個標底的價格中標。這種競標方式可以在保證工程建設質量的同時,保障了環保企業的利潤。
“低價中標本身沒有錯,錯在推行低價中標的過程缺乏配套措施。”北京筑信筑衡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宏海提出,招標階段應有精細化的項目定義,生產企業標書、標的一定要清晰明確。業主在招標之前應預先做好一些設計方案、條件限制,之后按照設定好的條件進行公開招標,最后最低價中標。這樣至少保證中標企業有能力完成這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