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臭氧污染防治攻堅幫扶。今年幫扶重點城市達12個,并兼顧其他開展臭氧污染防治攻堅的市(州)。防治攻堅瞄準涉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重點工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
●全面開展工業源、揚塵源、移動源三大專項整治行動。對工業園區和鋼鐵、水泥等高架源,石化、噴涂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源開展監督檢查;開展城市建筑施工揚塵專項整治;嚴肅查處超標車輛和違法違規檢測機構
“明明推開窗戶看到藍天白云,監測數據卻顯示是污染天氣。”5月初,家住成都市華潤路的李先生有些納悶。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專家給出原因:天氣晴好卻是污染天,這是臭氧在“作怪”。
臭氧污染被稱作藍天白云下的隱形污染。近年來,我省臭氧污染來得早、來得猛,有較為明顯的“抬頭”趨勢。今年我省已發布3次臭氧污染預警,其中有1次臭氧連片污染,影響到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等14市。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臭氧已成我省尤其是成都平原地區夏季大氣環境的首要污染因子。□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殷鵬
A、面臨挑戰
盆地地形復雜,增加臭氧污染治理難度
“正常狀態下,較低濃度的臭氧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濃度高時為淡藍色,具有較濃的特殊臭味,但在日常環境空氣中,幾乎不會遇到這種情況。”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所所長陳軍輝說,近年來,臭氧污染逐漸被大家所熟悉和了解,知道臭氧會對人體帶來傷害。
臭氧“亦正亦邪”,陳軍輝解釋,在距地球表面25公里至50公里處的臭氧層,能阻止高能量的紫外輻射到達地面,從而起到保護人類與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因此臭氧層也被譽為地球的“保護傘”。不過,近地面的高濃度臭氧具有強氧化性,當達到200微克/立方米以上時,會對戶外人群的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正因為如此,對臭氧還有一種形象的說法——高空衛士低空污染。”
“臭氧的危害和接觸時間有關,當空氣中的臭氧小時濃度達到300微克/立方米時,對眼、鼻、喉有刺激的感覺;臭氧小時濃度達到3000微克/立方米以上,人體會出現頭疼及呼吸器官局部麻痹等癥狀。”陳軍輝告訴記者,同時,高濃度臭氧污染還會對植物的光合作用、葉片膜保護系統、氣孔反應和新陳代謝等產生影響,使植物的葉片出現“雀斑”等狀況,加速葉片老化,“嚴重的話,甚至會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并導致減產。”
陳軍輝表示,臭氧污染是排放到空氣中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在空氣中進行復雜的光化學反應后產生的,形成機理復雜、控制難度大,目前在全球范圍內,臭氧污染也尚未完全解決。比如,洛杉磯進行了60多年的臭氧污染治理,如今每年依然有數十天的臭氧污染天氣。
為何近年來臭氧污染來勢洶洶?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專家分析,風場、太陽輻射、溫度濕度、降水、大氣邊界層、區域擴散能力等氣象條件因素都是形成臭氧污染的重要原因。四川盆地的復雜地形增加了臭氧污染的治理難度,“這與PM2.5的形成有些相似,污染物在盆地內堆積,不易散發。”
臭氧污染有比較明顯的時間規律,主要發生在氣溫較高、光照強烈的4月至9月;濃度在凌晨時分較低,隨著陽光的強烈程度逐漸升高,14時至17時是一天中臭氧污染最嚴重的時段。“此時市民應盡量避免戶外活動,還應減少室內通風換氣次數。”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何防護?陳軍輝給出一個小妙招——一旦室外氣溫超過30攝氏度時,就可能有臭氧污染產生。如果臭氧小時濃度超過200微克/立方米,就要避免外出或采取相應防護措施,臭氧小時濃度低于200微克/立方米則可以放心出行。
B、如何應對
更早謀劃,對十二個重點市進行攻堅幫扶
去年夏季,我省一度出現臭氧連片污染,涉及多個市州。省生態環境廳成立5個幫扶指導小組,選擇臭氧污染較重的10個重點城市進行幫扶指導,分別為:成都、德陽、綿陽、資陽、眉山、樂山、內江、自貢、宜賓和瀘州。
“幫扶不僅送政策、送方案、送技術,還到企業開展現場培訓和專項執法。”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負責人說,去年幫扶成效較為明顯——全省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天數較幫扶前減少5.2天,優良天數率較幫扶前上升3個百分點。
今年我省更早謀劃、更早實施臭氧污染防治攻堅幫扶,幫扶的重點城市增加了達州和南充兩市,數量達到12個,并兼顧其他開展臭氧污染防治攻堅的市(州)。防治攻堅幫扶舉措更加精準——瞄準涉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重點工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
“有異味,好好檢查一下周邊企業。”近日,省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執法人員在仁壽視高興盛家私產業園檢查時,在一印刷企業附近聞到明顯的酸臭氣味。該企業在今年4月下旬改造印刷車間期間,拆除了熟化室VOCs(揮發性有機物)廢氣收集設施,同時印刷車間未密閉,熟化環節和印刷環節有機廢氣均未有效收集處置,隨即執法人員對該企業的涉嫌違法行為展開調查。
我省積極開展臭氧污染防控執法專項行動,僅在行動第一周就有8家涉氣企業因涉嫌環境違法被調查處理。
幫扶期間,執法人員開展暗查暗訪,發現問題及時移交當地迅速整改,對大氣環境問題突出、空氣質量反彈嚴重的地方適時開展約談和追責,督促指導當地有關部門圍繞涉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持續開展環保執法檢查、自查整治。
執法專項行動中有多種高科技亮相——無人機、走航監測車、紅外熱成像儀、手持快速檢測儀等裝備陸續“上崗”。
走航監測車“威力巨大”。“車的頂部安裝有檢測雷達,相當于走航車的耳朵和眼睛;車內則裝著它的大腦,工作人員在車里通過電腦,就可以獲取實時監測數據,一有數據出現異常,馬上就能把違規企業抓個正著。”省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總隊相關負責人說。
“當前,依然有不少地方的臭氧防治思路和技術能力有明顯欠缺。”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副處長凌云揚說,各幫扶小組抽調了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等部門技術骨干,每到一地就積極宣傳貫徹相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宣講重點行業污染防治技術及工藝、執法和環境監測要點,并開展現場技術培訓,提升各地臭氧污染防治水平。
5月18日,生態環境部通報了今年4月全國空氣質量排名前20名城市名單,我省共有雅安、遂寧、廣安、資陽、南充、內江、綿陽7市上榜,臭氧污染防治取得較好成效。
C、應對招數
實施八大攻堅任務,重污染發生有應急預案
今年3月,省生態環境廳印發《四川省2021年臭氧污染防控攻堅行動方案》,要求各地扎實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治理,加強臭氧污染天氣應對,減少污染天數,降低污染濃度,確保臭氧年均濃度達標。
我省將以成都平原、川南和川東北地區為重點,通過實施源頭替代、削減重點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加強涉揮發性有機物園區和企業集群整治、開展“散亂污”企業整治等8大攻堅任務,開展臭氧污染攻堅,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8大攻堅任務可謂“干貨”滿滿。比如,揮發性有機物年排放量大的企業應納入重點企業名單開展綜合整治,制定“一廠一策”,提升企業廢氣收集率、治理設施同步運行率和去除率;5-8月,對涉揮發性有機物的工業園區和建設項目開展專項檢查,實施集中整治,改造提升一批,優化整合一批,淘汰退出一批;強化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整治,對發現問題率高、整改不積極的企業公開曝光和約談……
還將加強污染天氣應對——在持續完善臭氧污染天氣應對機制,細化減排清單的同時,進一步加強成都平原、川南和川東北地區的臭氧污染觀測分析和聯合會商,針對臭氧區域性污染過程,提前發布區域預警提示,提前采取區域性減排措施,實施重點企業錯峰生產,避免在白天高溫時段開展道路瀝青鋪裝、噴涂、露天電焊切割等市政工程作業,鼓勵錯峰加油、加油站夜間卸油,增加灑水降溫增濕頻次等。
當前我省正在全面開展工業源、揚塵源、移動源三大專項整治行動。工業源整治行動,將對工業園區和鋼鐵、水泥等高架源,石化、噴涂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源開展監督檢查,推動重點行業和企業開展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揚塵源整治行動,將開展城市建筑施工揚塵專項整治,針對土石方開挖、拆遷等開展監督檢查;移動源整治行動,將以柴油貨車、非道路移動機械為重點對象,采取人工抽檢、遙感監測和入場檢查等手段,嚴肅查處超標車輛和違法違規檢測機構。上述三大專項整治行動,將持續到9月。
“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是一場硬仗、苦仗,不能有絲毫松懈。”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省將進一步強化分析研判,實施大氣環境形勢日分析、日研判、日評估,特別是在污染天氣易發的敏感時段,將加密會商研判,一旦預測可能出現重污染天氣過程時,提前啟動重污染應急預案,確保更多優良天數,不斷增強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