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rtbnn">

<noframes id="rtbnn">

<address id="rtbnn"><nobr id="rtbnn"><menuitem id="rtbnn"></menuitem></nobr></address><sub id="rtbnn"></sub>

<form id="rtbnn"></form>
<address id="rtbnn"><address id="rtbnn"></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rtbnn"><address id="rtbnn"><nobr id="rtbnn"></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rtbnn"><nobr id="rtbnn"><meter id="rtbnn"></meter></nobr></address>

<form id="rtbnn"></form>

<em id="rtbnn"></em>
<address id="rtbnn"><listing id="rtbnn"><meter id="rtbnn"></meter></listing></address>
<address id="rtbnn"><nobr id="rtbnn"><meter id="rtbnn"></meter></nobr></address>

    <form id="rtbnn"></form>
    <em id="rtbnn"></em>

      歡迎訪問成都達源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專注于廢水處理、廢氣凈化系統綜合解決方案
      高濃度難降解污水、VOC廢氣處理技術創新者
      13881748877
      028-85618117
      達源服務熱線
      028-85619167
      地址: 成都市雙流西航港經濟 開發區空港二路146號
      郵編:610207

      手機: 13881748877(張先生)18782902408(鄧先生)
      Q Q :22728927
      郵箱:dayuan158@163.com

      售前售后咨詢電話
      座機:028-85618117
      028-61186078
      淺談對AmOn新工藝運行控制的探討

      一、AmOn工藝概述

      污水經粗格柵(25mm)去除較大的懸浮物,自流進入污水提升泵房,然后經過潛污泵提升進入細格柵(3毫米)去除較小的懸浮物,流入沉砂池,在此去除部分顆粒雜質及無機顆粒污水依靠重力進入厭氧區進行厭氧化解\酸化反應,去除有機物,降低COD及色度,并與生化池回流的活性污泥混合,通過水底攪拌機進行攪拌,同時將大分子的、復雜的、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轉化為小分子的、易生物降解的簡單有機物,流入脫氣池通過循環水泵的提升至《AmOn一步法》好氧反應池利用水頭余壓通過射流曝氣器吸氧帶入空氣中的氧氣,利用射流管的傳質、絮凝和混合,再通過釋放頭的攪拌和釋放完成供氧曝氣;利用混合微生物的作用徹底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及營養物質。利用水的密度差水流入脫氣通道進行脫氣、穩流,沉淀在底部的缺氧區進行分流,沉淀往下流入曝氣區,上清水進入沉淀區沉清通過集水槽收集流出,出水經紫外線消毒達標后排放水體。

      二、活性污泥培養與馴化

      在冬季由于微生物代謝速率降低,水溫在10度左右,我們采用了接種污泥培養方式進行。根據德塢污水處理廠目前具備的運行條件(進水量小,進水濃度不太高的情況) ,經過綜合考慮,理論上必須保證生化池中的污泥濃度在3g/L左右,即3kg/m3、由于干污泥的含水率在80%,因此至少應向曝氣池內投加干污泥的量為15Kg/m3,即100m3的池子中應投加干污泥1.5噸左右,我們一體化生物反應池一個池子是2000m3,所以投加污泥量為30噸左右。2010年11月23日15點從市污水處理廠運來15噸脫水污泥投入1號生化池進行悶曝,最高污泥濃度達到917.82mg/l,到24日8點,實際污泥濃度為460.6 mg/l,24日9點又陸續投入15噸脫水污泥,污泥濃度逐步往上漲,累計悶曝39小時后達到最高1598.4 mg/l,根據在線儀表顯示開始往下降,此時停止悶曝,靜沉2小時后,繼續悶曝6小時,再靜沉2小時,如此循環,污泥濃度一度漲到1993.1 mg/l,再循環此過程時,發現污泥濃度不升反而往下降,最低時為1670.1 mg/l,開始少量進水(約為生化池容積的10%即200立方米左右),再悶曝,污泥濃度往上漲時,我們繼續悶曝,當開始達到最高點往下降時,我們立即停止曝氣2小時靜沉后,再進水并曝氣,根據在線儀表污泥濃度數字升降的這種變化規律,我們采取了悶曝、靜沉、進水這種循環方式(期間DO始終控制在5~7 mg/l),達到了很好的活性污泥培養效果。一個星期后即12月1日污泥濃度達到了3300 mg/l,沉降比達到10%~15%,開始連續進水,連續曝氣,出水水質達到了一級B類排放標準。在這么短的時間使活性污泥培養得以成功,我們并不是機械的按照很多污水處理培訓教材上所說的進水悶曝2~3天后,靜沉1小時,然后排出部分污水并進入部分新鮮污水,以后循環進行悶曝、靜沉、和進水三個過程,而是根據污泥濃度的升降適時采取以上循環過程,我認為在活性污泥培養與馴化過程中,根據污泥濃度升降這種變化規律來調整工藝進行培養是非常可行的一種方式。

      三、AmOn生產工藝控制

      在活性污泥控制系統中,污水處理主要由活性污泥完成的,因而,控制的主要目標也就是活性污泥本身的數量和它的質量。如果采取正確的控制措施,將系統內的活性污泥保持穩定而合理的數量,以及穩定而高效的質量,則必然得到穩定而高效的處理效果。活性污泥的數量指標有混合液污泥濃度MLVSS或MLSS和有機負荷F/M,通過F/M可確定需要多少MLSS等;以及反映質量的指標污泥老化程度污泥齡SBR,反映沉降性能的質量指標SV\SVI等,影響以上數量和質量的指標很多,主要包括水質、水量的變化、溫度等外界因素的變化。污水處理廠的主要任務就是采取控制措施,克服這些因素對活性污泥的影響,持續穩定的發揮處理作用。

      1、溶解氧的控制

      AmOn工藝曝氣方式幾乎不同于其他鼓風機曝氣方式,它采用的是用循環水泵抽取的回流污泥與進水的混合溶液通過射流管產生的水頭余壓通過射流曝氣器吸氧帶入空氣中的氧氣,所以我們采用增加或者減少射流曝氣器進氣孔的橫截面來達到控制曝氣量的目的。一般生化池溶解氧控制在2~3 mg/l為宜(過高容易引起污泥的過氧化,過低使微生物得不到充足的氧,導致有機物分解不徹底),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出水水質反而不好,考慮到可能射流管的水頭余壓從池底反沖回來的水柱對實際溶解氧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溶解氧控制在5 mg/l左右;另外我們還采取了通過測定30分鐘沉降比后沉淀活性污泥是否在4~5小時之內漂浮起來來判斷溶解氧是否過高或者過低來調整射流曝氣器進氣孔的橫截面(漂浮起來說明溶解氧適合,不漂浮起來說明溶解氧過高)來控制曝氣量,此種方法通過反復實驗后,證明還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2、污泥濃度MLSS的控制

      我廠進水水質指標:COD在80~150 mg/l范圍,NH3-N在25~45 mg/l范圍,TP在1.2~3 mg/l范圍,進水量在600~2000m3/日范圍,分1#、2#、3#三組生化池,日處理污水1.5萬m3。現我們對1#池和3#池進行了活性污泥的培養和馴化工作,培養成功后,在出水水質監測過程中發現在進水濃度不高、進水量很少時,反而是1#生化池(1#池MLSS在2500mg/l左右,3#池MLSS在5000mg/l左右)出水水質好,說明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是污泥濃度越高越好,根據實際進水量和進水濃度來調整污泥濃度應該是科學的。于是在現有條件下,我們加強了剩余污泥的排放量,想辦法讓污泥濃度降下來,在1500~2000mg/l為宜,效果不錯,出水水質大大得到了改善。總之污泥濃度是否合適,我們應該注意觀察本廠污水水質受季節變化規律,通過試湊法(試試改改),找出在不同季節不同水質條件下能維持最佳運行狀況的MLSS值,并在該季節期間維持之,而并不是說一座污水處理廠一年四季的MLSS值都是穩定的,處理效果才是最好的。

      3、污泥回流量的控制

      回流污泥量的控制也是污水處理運行中的一個關鍵環節,但在回流量的控制上AmOn工藝特別難以掌控。因為該工藝跟其他工藝不同之處在于進水和回流污泥要同時通過循環水泵打入曝氣區進行曝氣,其它工藝一般進水直接進入曝氣池,回流污泥單獨由回流泵打回曝氣池,該工藝進水和回流污泥在厭氧區混合,如果通過調節循環水泵閥門相應減少回流量,勢必會造成進水在厭氧區停留時間過長,不能及時進入曝氣區進行氧化分解反應,并且在厭氧區會造成厭氧處理負荷過高,有機酸積累,進水PH下降,影響進水在曝氣區的生化處理效果。所以我認為該工藝不宜用控制回流污泥量來達到調節曝氣池污泥濃度這種方法,另外如果循環水泵流量過小,會造成射流曝氣器帶入的空氣過少(對曝氣池溶解氧有影響),并且射流管水壓力不足,會造成曝氣池活性污泥在曝氣區分布不均勻,影響處理效果。所以我認為該種工藝回流量不宜作工藝調整(按照工藝設計,回流比在59%左右,也能滿足工藝要求)。

      4、剩余污泥排放量的控制

      剩余污泥排放量的控制是活性污泥控制系統很關鍵的一個環節,根據進水水質的變化,通過不斷試驗,得出了目前我廠在進水量、進水濃度相對穩定在一定范圍的前提下,主要采取控制曝氣池活性污泥濃度相對穩定在2500mg/l左右為宜,根據曝氣池污泥濃度的變化,適時控制排泥量(進行脫水消化)。

      5、對污泥負荷F/M的控制

      所謂污泥負荷F/M即單位質量的污泥微生物在一定的時間內,所得的營養物質(基質)的量,形成活性污泥絮體的微生物對營養(基質)的要求往往有一定的合適范圍,營養物質過多時,微生物生長繁殖速率加快,絮凝體的菌膠團細菌趨于游離生長,導致污泥絮體解絮,剩余污泥量也會增多,增加脫水機負荷,相反營養物質少時,微生物因營養不良、絮體廢弱、結構松散,通過觀察和試驗,目前我廠在沉淀后的上清液中含有大量的微小懸浮絮體,出水透明度下降,經過幾次試驗,是因為進水量小,進水負荷下降后,活性污泥由于缺乏營養物資,自身氧化過度造成的。同時我們觀察發現,此時生化池里的溶解氧會升高,如果沒有足夠量的污水,應該立即停止曝氣,幾小時后恢復曝氣,此做法效果不錯。另外由于該種工藝沉淀區設計容量小,造成水力停留時間短,也是造成SS比其他工藝的要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目前由于進水量和進水濃度滿足不了現有工藝要求,我們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了間隙曝氣的循環工藝控制方式,即:停止曝氣靜沉4小時后,開始曝氣,1小時后進水,再連續曝氣3小時后停止曝氣靜沉4小時,一天如此循環3次,既保證了出水水質,又保證了活性污泥的存活和活性。

      6、水溫、PH值的影響及控制

      作為活性污泥系統,水溫在15~35度范圍對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最有利,但在冬季,水溫一般低于15度,由于在南方地區冬季氣溫不會太低,目前大多污水處理廠沒有加熱裝置,冬季在水溫問題上沒有特別的處理措施,在水溫特別低的時候(一般5度左右),只能采取延長曝氣時間來滿足微生物正常的新陳代謝。

      進水PH值一般在7.5左右,在正常范圍6~9之間,目前不需要調整,如果呈酸性,可加石灰等解決。

      7、對脫氮除磷的控制

      通過對我廠活性污泥的培養發現,脫氮除磷效果特別好,因為污水在厭氧區水力停留時間在0.93小時左右,缺氧區水力停留時間在1.79小時左右,反硝化菌,聚磷菌或者攝磷菌完全有充足的時間完成反硝化反應及釋放磷出來,再通過排放剩余污泥,完全能夠滿足脫氮除磷的功能,脫氮率在95%以上(進水氨氮在35mg/l左右,出水氨氮在1.5mg/l左右),除磷率在60%以上(進水TP在2.3左右,出水TP在0.9左右),不用再采取其它的措施就能夠滿足工藝運行要求。

      8、曝氣池觀察

      在運行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通過觀察曝氣池的翻騰氣泡來指導生產工藝的控制。曝氣池全面積應為均勻細氣泡翻騰,此時污泥負荷適當,液面翻騰不均勻說明有死角,污泥負荷高、泡沫多、水質差;泡沫呈白色,且數量多,說明水中洗滌劑多;泡沫呈灰色或者茶色說明泥齡長或者污泥老化,應視情況作相應調整,由于我廠進水量少,我們經常發現曝氣池上有膨脹性茶色大泡沫,開始以為是泥齡長造成的,加強了排泥脫水,但未見效果,于是考慮可能是進水負荷過低所造成的,增加了污水的流入,2小時后變成了均勻細泡沫,轉入正常,通過這樣的實踐操作和觀察得出了正確診斷和解決辦法。另外我們發現進水負荷過低時,如果還在循環曝氣,溶解氧會變得很高,根據經驗,此時如果沒有進水補充,應該立即停止循環和曝氣,否則會造成污泥過氧化。

      總之,活性污泥系統往往是根據某一設定的水質、水量參數及處理目標而設計而建造的,但在實際運行中,污水的水質、水量均在不斷地變化,這需要我們用系統的彈性和特點,按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新陳代謝規律進行調節控制,經過不斷地試驗和觀察,得出正確的診斷結論,并采用正確的方法解決之,使系統處于最佳運行狀態,以發揮最大的效益,進一步提高出水水質。


      版權所有 :成都達源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0026482號-2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