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水環境治理又有新動作了!
12月22日,華西都市報客戶端記者從四川省環保廳獲悉,由四川省組織編制的《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下文簡稱《排放標準》)已于日前在省政府常務會議上通過,并正式對外發布。
作為全省首部流域性污染物排放標準,文件提到,將根據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特點和環境保護要求,將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劃分為重點控制區域和一般控制區域,區域內排污單位分別執行不同的排放限值。
本標準實施后,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將得到有效控制,長江干流出川斷面將實現全面達標。其中,岷江樂山以后斷面實現穩定達標,沱江干、支流斷面水質也將發生較大改善。
【現狀】
干流水質達標率全省墊底
岷江、沱江流域水環境形勢嚴峻
“我省岷江、沱江流域人口眾多,工業發達,水環境污染問題相當嚴重。”談及岷沱江流域的水環境現狀,四川省環保廳的相關工作人員坦言,在四川省五大水系中,長江干流(四川段)、金沙江干流、嘉陵江干流水質達標率均為100%,而岷江、沱江干流水質達標率分別為46.2%和13.3%,受污染的水系主要集中在岷江、沱江的干流及支流。
記者了解到,長期以來,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環境容量較小,區域性、復合型、壓縮型水污染日益凸顯,這已經成為影響我省水安全的最突出因素。
這可以從一組數據得到佐證,2015年,岷江水系Ⅴ類和劣Ⅴ類水質斷面占39.5%;沱江占31.6%。2015年,岷江17條支流中8條重度污染;沱江14條支流中7條重度污染,四川省重點小流域重污染狀況有進一步加重趨勢。
“監測數據顯示,岷江、沱江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氨氮和化學需氧量,其中總磷是影響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達標的首要指標。”該負責人表示,沱江流域總磷超標集中在德陽—成都—資陽—內江—自貢—瀘州段,岷江流域總磷超標主要集中在成都—眉山—樂山—宜賓段。
究其原因,目前,岷江、沱江流域由于人口耕地集中,工農業發達,區域性、季節性缺水問題突出。而另一方面,流域內部分地區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產業仍呈增長趨勢,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且水資源綜合利用率和中水回用率較低。
“生活、工業、農業污染物排放負荷遠超過當地的水環境承載力,導致流域內的水環境形勢十分嚴峻。”省環保廳的相關負責人解釋道。
【亮點】
劃分重點控制區域和一般控制區域
根據實際執行不同排放限值
查閱《排放標準》,記者發現,除了規定了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還對重點行業單位產品基準排水量限值及監測、監控提出了要求。
“岷江、沱江流域地域廣闊,流域內不同區域的水環境容量和水環境質量差異較大。”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充分體現標準的公平性、針對性和科學性,此次《排放標準》根據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特點和環境保護要求,將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劃分為重點控制區域和一般控制區域,區域內排污單位分別執行不同的排放限值。
其中,重點控制區域即優先控制區域,指岷江、沱江流域內水環境容量較小、生態環境脆弱,容易發生嚴重環境污染問題的地區,主要包括成都、眉山、樂山、宜賓、德陽、資陽、內江、自貢、瀘州、雅安10個市共62個區縣,大部分位于岷江中下游和沱江流域。一般控制區域指除以上重點控制區域之外的其它匯水區域,主要包括阿壩、甘孜、涼山、雅安、宜賓、德陽6個市(州)共35個區縣,大部分位于岷江上游、青衣江和大渡河流域。
另一方面,岷江、沱江流域經濟發達,工業門類眾多,流域主要有化工、電鍍、印染、制革、食品釀造、制漿造紙及畜禽養殖等高污染行業。《〈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四川省工作方案》要求取締不符合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要求和國家產業政策的“10+1”小企業,主要涉及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和磷化工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企業。
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四川省重點工業污染主要集中在制漿造紙業、食品生物發酵業和紡織印染業;磷化工行業是引起岷江、沱江流域的總磷超標的主要源頭之一;合成氨工業和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則對流域內氨氮和總氮排放貢獻較大,故上述行業均需要進一步加強環境監管。
因此,《排放標準》除對城鎮污水處理廠和工業園區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做出排放要求外,還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紡織染整工業、合成氨工業、磷肥工業、無機磷化學工業、有機磷類農藥工業、制漿造紙工業、發酵酒精和白酒工業、啤酒工業等的污染物排放做出了相關規定。
【效果】
有望每年節約大量水資源
減少工業廢水排放量近千萬噸
此次《排放標準》實施后,將會帶來哪些成效呢?
記者了解到,本標準實施后,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將得到有效控制,長江干流出川斷面將實現全面達標。其中,岷江樂山以后斷面實現穩定達標,沱江干、支流斷面水質也將發生較大改善。
“根據現有排放水平,標準實施后,若現有排污單位全部達標排放,環境效益將非常顯著。”省環保廳的相關負責人列舉了一組數據,未來,流域內城鎮污水廠每年可減排化學需氧量2.48萬噸、氨氮0.25萬噸、總氮0.62萬噸、總磷300噸;每年可節約大量水資源,同時減少工業廢水排放量近千萬噸。“還能夠促進環境管理,引導廢水處理技術創新和環保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