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制圖高翔
環保執法越來越“逗硬”,四川一家企業因超標排放污染物,被責令整改并處罰款10萬元,然而在復查中排放仍然超標,該酒廠依法被實施“按日連續處罰”,共計罰金150萬元。
這是11月22日,在四川省環保大檢查大執法“百日攻堅行動”的新聞通氣會上,省環保廳公布的10個環境違法典型案例之一。今年9月下旬到12月底,省環保廳在全省范圍內展開大檢查大執法百日攻堅行動,行動首月,共辦理環境行政處罰案件745件,處罰金額3600余萬元。
省環保廳黨組副書記于會文表示,通過全省環境執法“百日攻堅行動”,探索運用新的監管思路辦法,實現對環境違法行為的“零容忍”。
重拳
環保執法“百日攻堅行動”
首月辦理案件745件
2015年1月實施的史上最嚴《環保法》及“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移送行政拘留”等配套辦法,為環境執法提供了強有力的“武器”,“實施百日攻堅行動,用好用足這些法律武器和政策支撐,是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的關鍵舉措。”于會文表示,9月下旬展開的全省環境執法“百日攻堅行動”,行動首月,全省共辦理環境行政處罰案件745件,處罰金額3600余萬元。其中,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7起;查封扣押案件26起;限產停產案件23起;移送行政拘留32起;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機關案件3起,相較往年同期有了大幅增長突破。
現狀
全省環境質量同比改善
執法整體推進不平衡
今年以來,全省環境質量同比整體有所改善。21個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82.2%,同比上升2.2%;五大流域87個國控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70.1%,劣五類斷面水質由2015年的13.9%下降至5.7%。
“但由于歷史欠賬多,環境質量改善緩慢。”于會文介紹,“從環境執法的情況上看,盡管執法工作取得一定成績,但與全國先進地區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目前,四川全省的環境執法整體推進不平衡,部分地區監管不到位執法偏軟、偏弱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環境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比如說,像德陽什邡市在全省首設環保警察,破解了環保行政執法的尷尬,成都郫縣立案查處違法案件72件,走在全省前列。但是雅安市漢源縣、遂寧市船山區、自貢市自流井區等縣區今年以來還未查處一起環境違法案件。”
目標
環境違法“零容忍”
形成“四個從嚴”監管新格局
目前,四川的環境違法案件主要集中在違法違規未批先建、超標排污、企業危廢處理3類,此次“百日攻堅行動”瞄準偷排偷放、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法處置危險廢物、偽造或篡改環境監測數據等四類惡意環境違法行為,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要時間段內實施精準打擊。
“我們將內江和遂寧的執法人員相互交換調查,避免屬地干擾。”10月起,省環境監察執法總隊還組織督查組利用國慶假期及周末,采取夜查、暗查和交叉檢查等方式,對成都、攀枝花、涼山、遂寧等地企事業單位開展突擊檢查,發現40家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目前正在依法立案查處。未來,還將梳理固化攻堅行動中的有效辦法,加快構建“從嚴環境監管、從嚴整改問題、從嚴傳導壓力、從嚴執紀問責”的“四個從嚴”的新格局。
權威解讀
省環保廳黨組副書記于會文:
“百日攻堅行動”不是“一陣風”
持續推進環境監管執法“加碼”
華西都市報:通過“百日攻堅行動”,四川的環境監管執法將會有何轉變?
于會文:“攻堅行動”,一定得有新招數、新辦法。首先是夯實屬地責任,實施精準打擊。其次是強化省級督查,精準傳導壓力。環境監管要實現從“督企”到“督政、督企并舉”轉變。既要全面督查,又要對那些處罰力度不大、法律手段應用較差的地區“點對點”督查,同時還要抓典型警示和公開約談。
再就是對突出問題,實施精準整改和精準執紀問責。強調推進“陽光執法”,環境監管執法必須要從“錦衣夜行”轉變到“公開透明”。過去我們雖然查處了不少案件,但公眾知之甚少。這次攻堅行動,執法、督查、約談,都要以群眾看得見的方式深入推進,確保對環境監管對象形成倒逼壓力,督促其“主動守法”。
華西都市報:如何確保“百日攻堅行動”成為常態?
于會文:可以肯定,“百日攻堅行動”不是“一陣風”,從嚴監管執法只有“進行時”,沒有結束日,永遠在路上。
下一步,省環保廳將持續推進環境監管執法“加碼”,形成常態化機制,包括從環境監管思路、方式、手段、過程及如何推動公眾參與等不同視角進行總結提煉,進而把攻堅行動變為常態工作,以確保長期高壓震懾效力,推動我省環境監管新格局的形成,推進全省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