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造成水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的焦化廢水,一直是污水處理的難點之一,在處理過程中,經常出現不達標的現象,本文以實際案例詳怎樣處理焦化廢水不達標的問題。
焦化廢水來源:剩余氨水經蒸氨后的廢水,煤氣凈化過程、苯精制過程以及其他輔助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前者占廢水總量的一半以上,是氨氮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焦化廢水特點: B/C 為 0. 2~0. 4,毒性大、可生化性差,屬于高 COD、高氨氮、成分復雜的難處理工業廢水。
相關標準要求焦化廢水提高廢水回用率, 減少排放水量。焦化廢水處理站實際達標排放率很低,其中調試、運行管理方面占有很大原因。
工程調試實例
新建焦化廢水處理工程調試
江蘇某鋼廠焦化廢水量 Q= 20 m3/ h,該工程主體工藝為 A /O 工藝。
調試過程:投加種泥,種泥來源于原有生化系統的剩余污泥和原有曝氣池的活性污泥,投加量為O池有效容積的 17% 左右。由于原有生化系統閑置了 3、4 個月,因此,所投加種泥的無機成分較多,污泥指數(SVI)在 39 左右。現場測量污泥濃度在6. 7 g /L左右,污泥活性較差。菌種投加初期,系統在低負荷狀態下開始進水,為防止前期啟動過程中受進水條件的負荷沖 擊,采用生活污水作 為稀釋水。根據微生物的生長規律及生化系統中的污泥菌種所承受的能力,采用連續進水連續出水的方式進行污泥培養、馴化,由低到高逐步提升負荷。經過一段時間的馴化后,A /O 池的污泥 SV30保持在 33% 左右,污泥指數( SVI)在 64 左右,污泥濃度下降到5. 0 g /L左右,A /O 池需要控制的運行參數指標 基本保持在最佳狀態,通過檢測發現:系統污泥狀況良好,出水水質穩定。
運行參數調整的焦化廢水處理站調試過程
遼寧某鋼廠焦化廢水量 Q= 180 m3/ h,該工程主體工藝為 A2/ O。 原系統處理出水不達標,調整系統控制參數,提高系統各相應環節的處理能力,使得最終出水可達標。
首先,從蒸氨工序入手,嚴格控制蒸氨系統運行參數,保證蒸氨效果,蒸氨后的廢水確保氨氮含量在200 mg /L以下,避免因蒸氨系統的不穩定運行,導致氨氮、酚、氰化物等高毒性污染物質濃度的波動對生化系統進行沖擊;其次,對原來的生化系統控制參數進行調整、修正和優化,嚴格控制各個工序的運行參數,健全運行管理制度。經過調整,系統出水達國家一級排放標準。系統調整前后,主要進出水水質指標見圖 2。
工藝改造的焦化廢水處理站調試過程
遼寧某焦化廠年產焦炭 80 萬 t,蒸氨廢水流量約40 m3/ h。 該工程原工藝為 A2/ O,出水長期不達標 ,甚至出現出水氨氮濃度超過進水的現象。針對該情況,通過對設計參數的校核,確定先對系統進行工藝改造,然后進行生物調試。
改造過程:將原有系統的進水管線由 A池改到 O 池,對 O池稍作調整,整個系統調整為 O /A /O 工藝。然后開始生物調試過程:重新投加市政污水廠污泥作為種泥,并且投加適量葡萄糖及鐵鹽,刺激微生物活性,進行污泥的培養、馴化;經 1 個月的培養,污泥濃度達4 g /L,污泥活性好,系統開始出現硝化反應;逐漸提高系統進水負荷,直到滿負荷運行。經過 3 個月的調試,系統出水 COD 和氨氮等水質指標均達國家一級排放標準,系統運行穩定。調試期間主要進出水水質指標見圖 3。
工程調試總結
調試前的準備
根據焦化廢水的特征,在生物調試前需要準備一些必要的物料。
1) 種泥 : 焦 化 廢 水 屬 于 高 毒 性 、高 含 氮 有 機 廢水,生化處理工藝一般采用延時曝氣法,污泥齡長,所以,生化過程中產泥量少,足量投加種泥是快速啟動的必 備 條 件。種 泥 投 加 量 最 好 按 照 有 效 容 積 的20 % ~ 30 % 估算 。
2) 營養物質:在培養初期 ,進入系統的廢水水量較少,需要補充部分葡萄糖 或 甲醇等有機 物作為碳源,以保證微生物正常的生長、繁殖;同時,由于焦化廢水缺乏磷元素,因此需要補充適量的磷鹽作為營養鹽。碳源及磷鹽投加量可以按照 ρ(BOD5) ∶ ρ( N) ∶ρ( P) = 100 ∶ 5 ∶ 1 或調試人員的經驗值來估算 。
3) 其他輔助藥劑 : 硝化反應要消耗堿度 ,所以調試及運行期需要不定期向生化系統補充堿,投堿量需要根據氨氮的量以及經驗值來綜合估算;預處理和后處理過程中,需要足量的混凝藥劑,混凝藥劑的品種及數量可根據設計要求,現場試驗來確定;另外,有些焦化廠根據本廠實際運行情況,投加一些生物強化藥劑,如活性炭、鐵鹽、生物酶以及高效微生物菌種等。
參數控制
1 ) 蒸氨工序
加堿量和蒸氨塔溫度對蒸氨效果有直接影響,進而影響下一步生化處理的效果,所以必須對其嚴格控制。在實際應用中建議根據蒸氨效果來確定最佳加堿量和溫度控制。并且與焦炭生產車間保持聯系,根據生產廢水的排放規律來控制和調節蒸氨塔的運行。
2 ) 預處理
預處理主要包括除油 、氣浮 、調節工序。除油工序主要是降低廢水中的焦油含量;氣浮主要去除部分浮油和 SS,進一步降低進入生化系統的負荷,氣浮藥劑的投加量可通過試驗來確定;調節池主要是調節水質水量,焦化廢水水質水量隨生產情況變化而波動,均衡水質水量避免對后續生化處理形成沖擊負荷和毒性抑制,在該環節主要檢查進出水泵和攪拌機械的完好性,確保廢水混合均勻。
3 ) 生化處理
生化處理是廢水處理工藝的核心,在整個處理工程中,絕大多數污染物在生化處理工序得到降解。生化處理發揮作用的是微生物,所以在這里既要投加微生物生長、繁殖的必需營養物,還要給微生物提供良好、穩定的環境,確保生化反應的最佳條件,促進污染物的降解。在焦化廢水處理中,目前生化處理的主流技術是硝化反硝化。硝化反硝化技術控制條件見表 1。
4 ) 后處理
根據燒杯試驗確定混凝藥劑的投加量,在達到處理效果的基礎上盡可能的降低成本。
沖擊負荷
焦化廢水含有氨氮、酚和氰化物等對微生物有毒害、抑制生化反應的物質。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系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沖擊,在系統進水氨氮質量濃度大于500 mg /L,且長時間受到沖擊時,系統將存在崩潰的危險。
系統恢復
1 )輕微沖擊
輕微沖擊主要表現為 : 系統出水不達標,但是尚有一定的處理能力,出水帶有顆粒狀浮泥。主要原因是系統中的微生物在受到有毒、有害物質沖擊后,首先表現在對環境的不適應,原、后生動物活動能力減弱,微生物活性下降,菌種的菌膠團發散,微生物的新陳代謝能力下降,處理污染物的能力自然下降。
此階段可采取的措施如下:降低負荷,投加部分清水,降低系統處理能力;投加少量易降解碳源,刺激微生物的活性,待系統微生物活性恢復再進水;可根據受沖擊的程度,適當投加一定量的解毒劑,該解毒劑主要作用是刺激微生物的酶系統,使微生物盡快恢復活性;補充投加高效微生物菌種,增加系統中高效菌的數量,從而降低負荷。
2 )系統崩潰
系統崩潰表現為 : 系統已基本無去除能力,活性污泥成片漂浮,大量流失,只有少部分無機成分含量比較高的污泥存在。
主要原因是:系統在受到輕微沖擊后,系統的處理能力下降,并未引起運行管理人員的重視,依然對微生物進行所謂的“屠殺”行動。微生物在遇到不適應的環境時,首先是活動能力下降,表現在處理能力下降,轉變成胞囊,進行自保,處理能力進一步下降,隨著系統條件的持續惡化,微生物大量死亡,隨水流出系統,最終系統崩潰。此時,系統微生物需要重新進行接種、培養和馴化。
高效運行
一套系統的良好運行,需要全廠所有工序的協同配合。首先,從源頭出發,及時取得生產車間的生產計劃及相應的廢水排放規律,將事故池投入到運行當中,對高濃度廢水進行蓄存;蒸氨工序需要根據廢水的排放規律,采取相應措施,在氨氮濃度高時需要加大投堿量,嚴格控制運行溫度;除油和氣浮階段要及時清理重油和浮渣;生化階段,按照要求嚴格控制運行參數,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避免系統崩潰;后處理階段,根據來水的情況確定投藥量,盡可能的降低生產成本,實現高效運行。